宜黄县县学记原文及翻译

2018-08-10古籍

  【译文】

  古时候。从家庭到天子的国家,都有学习的场所,从幼小到长大,都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些地方。学习的内容,有《诗经》、《尚书》和礼、乐、射、御、书、数,有音乐和敬客的礼节,俯仰的仪容,进退的规矩,用以训练心体耳目手足的举止动作;又有祭祀、乡射、养老的礼仪,用来训练恭敬谦让;通过举荐人才、讨论狱讼、发兵出征,胜利奏凯,以练习办事能力;师友回答疑问,有奖励有处罚,以勉励进步,禁止不遵循教诲。学校之所以有这些措施,原因就是这样的。而它最主要的目的,就在务必使每个人通过学习来恢复他们的善良本性,而不单单是为了防止他们的不正当,不守规矩。人的性格虽然有刚烈、柔顺、慢性、急性的不同,但都可以使他们走上正道,而不会有过分或不够之处;使他们善于识别,使浩然之气充满他们的心,那么,用之于进与退,说话与沉默,都莫不恰当,遇上祸福死生的事,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作为国家的人才、应当进行这样全面的培养;同时还要使他们懂得天地事物的变化,古今治与乱的原因,至于什么应削减,什么应增添,什么应停止,什么应举办、什么是根本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应先办,什么应后办,一一都清楚。他们虽在学校的堂户之内.而海内外的功业、长治久安的策略都掌握了。待到他们出仕肩负治国大任,身居朝廷百官之中,那么他们做任何事都能做好。为什么呢?全是他们平日学习的结果。总之,小至于人的起居饮食动作,大至于道德修养治国平天下,都与学习有关,丽没有一刻能离开教育。耳目四肢的活动,必须使它们与内心一致;开始慎重的,一定要使它贯彻到底。使其习惯成自然,而期望所学能日积月累,唉,这是多么高的要求啊!由于培养成好的风俗,那么刑罚就用不着了;人材培养出来了,三公百官便有了合格的人选;有了长治久安之法.那么中等人材就可以照着办而搞好国事;教育深入人心,那么虽然经历衰世也不会乱的,进行教育搞得好,达到这个样子,天下人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到了鼓舞,大家都学好的,难道是强迫的结果么!

上一篇:《石普,字元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下一篇:《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