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望月》教案(5)

2020-07-04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6

  教学目标

  1.综合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诗歌、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创生出自己对月亮文化的独特感受。

  2.让学生自主选择性地阅读,在丰富的月亮文化的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审美、启智、激趣。

  3.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散文、诗歌、童话视野下的月亮,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月亮文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网络搜索、文本阅读等多种学习途径,阅读有关月亮的童谣、诗文、神话、故事等,欣赏有关月亮的音乐、图画等不同的艺术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从人类有文学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中向我们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给了文人墨客们无限的灵感。这一课,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 齐读课题。

二、走入散文世界,沐浴月色清辉

  1.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些部分?

  2. 我们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一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上江轮的甲板,

  去欣赏江中的月色。

  3. 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自己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5.欣赏着这安详的、晶莹的、朦胧的月色,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 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连起来, 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三、步入古诗殿堂,品味优雅意境

  1.月夜的江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他一定是在梦境中看到了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出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月亮一直被反复吟诵着。

  2.师生齐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

  3.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也知道许许多多 。他和舅舅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吟诵起来。下面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外甥,一起把下面的内容读一读。读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

  4.请两位同学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全班同学评点。

  5.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对诗。

  6. 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让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咏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

  7.月下吟诗,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我们走进了古典,走进了美的意境。

  8.一起清唱 《水调歌头中秋》

四、迈进童话乐园,唤起纯真童心

  1. 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还记得你们在那个静静的夜晚,看着天上的月亮,,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问题,你悄悄地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

  2.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自己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1) 请一个同学扮演小外甥。

  (2) 在评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神奇的话语。

  3. 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一起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

  4.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呀!( 引读)小外甥回到船舱里了,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张开幻想双翼,走进月神文化

  1.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双翼,飞向月亮。(伴随着迈克杰克逊的《童年时代》美妙歌声)你们可以用散文的语言、诗的语言或者童话的语言,去抒发自己对月亮的情感。

  2.学生书写自己眼中的月亮 。

  3.交流。

  4.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中国文化起源于月神文化。月神文化,映射出我们民族的圣洁、祥和与仁慈。让我们走向月亮女神,走近月亮文化,沐浴着她的清辉,让她圣洁的月光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田。

语文《望月》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

  2.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3.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时数:

  1教时

教学方法:

  边读边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

(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

  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

(三)六步闯关

  1.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

  2.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3.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

  4.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5.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6.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板书设计:

  景 → 境 → 情

  银白的地面 安静 孤独寂寞

  (皎洁的月色) 凄清 对亲人的

  熟睡的鸦雀 伤感的 深切思念

  飘洒的冷露 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语文《望月》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语文《望月》教案】相关文章:

1.《望月怀远》教案

2.初中语文《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3.望月的教案之四

4.《望月怀远》的教案设计

5.望月怀远优秀教案

6.关于《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7.《望月怀远》教案分享

8.《望月》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望月-教学设计下一篇:《望月》优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