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微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微论文

摘要:基层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实践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的重要抓手,自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休眠和滞留”等问题一直是基层电大学生管理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通过观察、访谈、梳理、比较、历史回顾以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发现该问题的形成既有微观的操作性因素,也有宏观的社会背景原因,唯有通过宏微观共同施策才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学习型社会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现下与“学生管理”相似的概念还有“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就前沿性与精准性而言,“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事务管理”比“学生管理”更为贴切,然而,既然研究“扎根在田野”,运用“学生管理”这个已显“土气”的概念还是有道理的。概念的流行总是寄于一定的历史和实践背景,到目前为止,基层电大“学生管理”这个概念已涵盖了“学生事务管理”或“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同时,基层电大也不具备上级电大或开放大学的专业化和先进性。基层电大在当地“高等教育圈”属弱势群体,这不仅反映在师资与硬件上,也反映在教育的话语权上。“学生管理”这个来自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概念正如很多基层电大的校舍、师资来自于“正规学校”的馈赠一样,一直为基层电大从事开放教育项目所沿用。开放教育已成为中国推进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1]它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卓然贡献。然而,应该看到开放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教育,它主要面向基层、农村、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新居民以及残障人群,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相比,在社会支持、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时间保证上尚显劣势,“学生有的是干部、有的是骨干,绝大多数是普通职工,且来自农村等的弱势群体居多。”[2]此外,开放教育依托信息技术采用以远程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这与传统的校园高等教育相比在学习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又迥然相异。上述事实,为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带来挑战。学生管理工作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持开放教育规模的落脚点。在承认开放教育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的假设下,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支持学生达成学业目标,不仅事关基层电大和开放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嘉兴电大系统(包括1所地市电大,5所县市学院)开放教育学生管理的长期观察和实践,发现基层电大学生管理最为常见的3个问题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和“休眠和滞留”。课题组通过对相关问题表征和原因的微观分析,试图把问题置于更为宏观的教育背景之下进行理解,通过宏微观视角的结合提出改进学生管理的设想。

一、微观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常见问题解析

  在开放教育项目的基层教学单位,学生管理问题的最直接、最表面、最显眼的表现就是课程漏注册、面授到课率低以及“休眠和滞留”。这些常见问题贯穿在开放教36育教学的全过程,它们是开放教育项目学生管理的矛盾爆发点。这些问题点往往反映开放教育项目实践的基本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是教学管理问题的表征。原本,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于分析的方便,才这样界定。

1.课程漏注册

  基层电大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课程注册,这是从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始的。开放教育项目管理沿用电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基层电大每学期都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对学生开设课程进行注册。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虽然省电大在管理流程上进行了优化,但如果基层电大出现漏注册,由于管理权限在上级电大,所以当事学生的漏注册课程在本学期就不能参加考试,如果是实习课程,实习成绩就录不进去。因此,课程注册成为学生当期学业得到认可的基本前提,课程漏注册成为基层电大最为“揪心”的管理事故,学生与学校的纠纷也往往由此而发。在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初期,基本每学期,都有因学生自己、学籍管理员、班主任,甚至上级电大的原因导致课程漏注册,导致个别学生、整班学生不能考试或延期毕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层电大加大对课程漏注册问题的关注,制定《课程注册流程规范》,从流程机制上保证注册的零差错率,课程漏注册现象得到控制。尽管如此,开放教育仍然没能实现事实上的“零差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免修免考政策运用不到位,免修免考是电大对学生前期学习成果认可的一种政策规定,这项政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避免重复教育的手段,然而,由于免修免考工作程序性强,不免会有个别学生遗忘申报,或者由于政策变化没能通过免修免考而影响毕业;二是没有经验的新班主任上岗,会因业务不熟而想当然地漏注册“实践课程”,或遗忘申报免修免考,因为实践课程和免修免考课程不用参加考试,从而疏忽注册。基层教学单位针对这些问题往往采取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培训,对漏注册个案分析与公告,从而最大限度上达到“前馈控制”的效果。

2.面授到课率低

  开放教育面授到课率不高在基层电大是个普遍问题,自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开展17年以来,面授到课率从“50%强”降到了“30%弱”。对此,目前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放教育属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低到课率也是正常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承认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是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者”,那么面授环节就是必要的,所以要重视到课率。嘉兴电大近3年的面授到课率如下:2012年上(35.2%),2012年下(36.8%),2013年上(31.4%),2013年下(31.7%),2014年上(28.2%),2014年下(25.6%),2015年上(17.6%),2015年下(18.2%),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笔者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如果班主任不对学生做面授动员工作,那么到课率将更低。其中主要原因虽然与工学矛盾以及面授质量有关,但班主任的引导以及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面授课的到课率。笔者对嘉兴市某县电大学院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观点:由于电大学院是该县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对它有一定程度的敬重,而且该学院全员担任班主任,因此,该学院的面授课到课率达到70%—80%,这实在是难得的一道“亮丽风景”。3.休眠与滞留上面两个问题点反映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难题,接下来的问题点或多或少与学生管理的成效存在一定关系。一般而言,传统全日制学校把辍学率当作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而由于开放教育的服务对象是采用业余学习方式的成人,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弹性学制是有别于传统全日制学校刚性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核心。为了给成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育支持服务,开放教育学籍一旦注册8年有效。因此,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辍学率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不仅难以统计而且所能反映学生管理成效的程度也并不明显。尽管如此,仍有研究者使用“开放教育流生率”,并明确定义为“注册报名的学生中,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学习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与当年所有注册学生总人数的比例”[3],此处的“流生率”即是指辍学率。虽然定义明确,但实际上,要统计“学生中途永久性终止学习的人数”必须是在学生入学的8年后,因为8年之内,学生不来注册在学籍管理上是允许的。另外,目前正在开放教育学界讨论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4]也把“辍学率”列入“远程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标准框架”,虽然这样的工作在价值旨向上很有意义,却在操作上很难实施,因为学生一般不需办理“永久性终止学习”的退学手续。因此,“辍学率”这个适合传统全日制学校的统计概念,在运用于开放教育场景的时候,在操作方面显得不那么实用。在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实务中,具有辍学率相近意义又兼具管理操作意义的是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休眠生”和“滞留生”。休眠生是指还没完成学制内的课程就不来注册的学生;滞留生是指修了学制内所有课程,但并没有全部合格而导致不能毕业,却终止注册考试的学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休眠生就像还没跑完全程就停下来的学生,滞留生就像跑完全程不合格而停下来的学生。显然,休眠与滞留的人数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开放教育基层单位学生管理成效越显著。正是这个原因,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把休眠率和滞留率作为评价基层电大教学服务与学生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自2006年春到2009年春嘉兴电大录取新生6323人,在2013年春这个时间点上统计共有休眠生1022人。为了鼓励这批中断学业的学生修完学制内的课程,嘉兴电大出台了《休眠生管理办法》,总共激活休眠生61人。通过实践发现要激活休眠生首先要对所有休眠生进行分析,找准有激活可能的学生,比如只有1—3门课程没通过的学生可以被列入目标对象,挂科太多的学生实际上已放弃了学业,再激励也于事无补;同时,班主任是激活休眠生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应主动联系休眠学生,了解他们休眠的主要原因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是减少学生休眠的基础。与休眠生不同的是,滞留生的同班同学们已有一大部分完成了学业,而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学业不够理想。嘉兴电大近3年的滞留生数如下:2012年上(360),2012年下(315),2013年上(298),2013年下(325),2014年上(325),2014年下(351),2015年(348),滞留生数大致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0%—15%,且近年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嘉兴电大受招生下行的影响导致在校生降低,然而滞留生绝对数却在增加,这不能不引起注意。与对休眠生的帮助不同的是,嘉兴电大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支持服务,尽力帮助滞留生克服学习困难尽快取得毕业文凭,来达到遏制滞留的目的。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激励班主任采取“一对一”的办法,为每个滞留生提供灵活的学业支持服务。

上一篇:幸福在点滴中教师感言下一篇:论文探微求真彰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