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苦竹》诗解读(3)

2018-07-21杜甫

  尾联“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以庆幸自许之情收束全诗。“霜根”,经冬不死的竹根。意思是幸能靠近隐士的茅屋,把霜根扎在这里。两句表明诗人要结根于山林,卜邻于隐士的思想波动。这正是杜甫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他在挂冠去职之际,写了《立秋后题》慨叹“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行役!”。到秦州后,他在《遣兴五首》中写到陶渊明、庞德公、孟浩然这些隐士中的往哲前贤。他也曾认真地寻觅隐栖之地,希望能在仇池山上“送老白云边”。诗人在感伤和悲叹为世疏弃的同时,也有一种慰藉和自许。虽说遭际穷困,毕竟“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体现了诗人高洁白守的品性。至此,透过飒飒飘摇的竹影,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虽遭摧折,却不取悦世俗,隐忍宽厚,坚持操守的高逸之士伫立在眼前。

  全诗描绘苦竹“青冥亦自守”的物象特征。表露的是“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的自许,寄寓诗人不随世俗的思想追求。若联系此期杜甫所作《蒹葭》看,可知《蒹葭》描绘的是“摧折不自守”的物象特征,表露的是“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的自伤。寄寓的是诗人自卫无力。任凭摧折的感伤情怀。两诗结合,可以看出诗人既无力自卫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诗中虽流露出归隐之意,但诗人终究没有选择在“幽人屋”中隐居下去。现实生活时时把诗人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位与离位,都要谋其政。我们可以从杜甫后来的众多诗篇中感受到他那颗火热而执着的仁人之心。解读《苦竹》,更见其精神的难得。志节的不凡。  分享:

上一篇: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的写作背景下一篇:关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