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漫谈数学和教育(3)

2018-07-20红楼梦

  嗟呼,西方教育果真如此不堪,中国教育确实无比优秀吗?

  君不见诺贝尔奖中国至今无人问津,奖项几乎皆为欧美国家承包;君不见在IAEP(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测试中,中国大陆的数学成绩虽位居第一,而科学常识的成绩却位于21个测试单位的第15名,处下游水平;君不见中国某重点大学的数学系吸收了三名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读了三年之后,一名已有精神上的障碍,一名属于中等,一名擅长数学的,却绝对拒绝物理;君不见黄冈中学一毕业生大声痛斥以题海战术训练出无数重点大学生的黄冈中学为“人间地狱”;君不见作为福建课改基地、减负前沿的福州市一些中学生因不堪学业的重负,愤而辍学去打工。据调查,中国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学,厌恶数学,这一结论极大地嘲讽了中国的数学高分,它表明中国的数学教育体制剥夺了学生的许多自由活动时间,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自隋唐以来,中国长期的科举意识形成了一个底蕴深厚的考试文化。“一考定终身”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数学的情况亦如此。中国学生学习数学,是身经百战“考”出来的,而应付考试的办法便是“熟能生巧”,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数学上,便是大量地做练习,记忆题型,提倡题海战术,以取得好成绩。中国的教师会要求学生背九九表,做大量练习,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规定的众多数学题,以适应考试。因此,中国学生一般都有着一付数学运算的上乘功夫。然而考试文化却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者,高考得高分的,后来才能平平者不在少数,毕业后不能很好胜任社会工作的亦大有人在。毕竟,学问不是考试考出来的,而是实践创造出来的。这不免让人联想起中国的科举考试及八股文。八股文有着严格统一的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样的八股。这种僵死的程序化的八股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意识。《红楼梦》虽然没有像《儒林外史》那样直接描述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及毁灭人的本质,却通过深刻描写贾宝玉这个顽强抵抗科举制度企图加给自己的迫害的“封建叛逆分子”,批判了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有着强烈怀疑叛逆精神的贾宝玉敢于提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又说“更有八股一道,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然而正如福州那些不堪学业重负的学生无力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而只能选择离校打工一样,贾宝玉在科举制度如日中天的封建社会也只能选择出家的悲剧。那么,我们如今的数学考试是否也正在被异化为某种八股文,成为“饵名钓禄之阶”呢?每年颁布考试大纲,教学唯考试之要求是从,考试内容千篇一律,考题刻板单调,难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只要高考能考入名牌大学,几乎注定了今后人生的飞黄腾达。于是乎,标准化考试的八股文趋势有增无减,虽然祸害甚大,却似乎由于中国儒家文化、考试文化、考据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而一时难以改变。

上一篇:《红楼梦》读书笔记推荐下一篇:红楼梦里警幻赋来自于洛神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