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的解读以及争议(4)

2018-07-20沁园春

  诗无达诂。抛开政治因素,关于《沁园春·雪》是否存在“帝王思想”,既无法获得具体依据来坐实,也会因阅读者的不同而存在审美差异性。即如王夫之所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阅读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学识、阅历乃至情绪心态来感受与理解作品的。当然,如果放在历史的坐标中,这种判断还是可以得到检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关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登峰造极,毛泽东在“批儒评法”运动中,更是公开颂扬秦始皇,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遗毒的存在,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现在,我们重新审视《沁园春·雪》中的“帝王思想”问题,或许会有新的感悟。

  回顾毛泽东《沁园春·雪》解读的过程,可以发现,重庆时期有关“帝王思想”的论争,虽然夹杂政治斗争因素,但不能否认,王芸生、吴组缃等在解读《沁园春·雪》中体现出了一种敏锐、洞察和卓识。对于皇权的敏感和封建专制的警惕,是当时经历过民主与科学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风貌。1949年后,对《沁园春·雪》的解读基本上不能逾越毛泽东本人的批注,这有可能是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或有其他感受也无从表达;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盲从取代了个人思考,在毛泽东这样一个红太阳一般光辉的笼罩下,会出现阅读的盲区。正如论者指出,评论者往往把诗坛上的毛泽东与神坛上的毛泽东夹杂在一起。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多以挖掘微言大义为己任,而丧失了评论的客观立场。对诗境的欣赏,对诗情的玩味,对诗句的推敲,一概转化为对“光辉诗篇”无以复加的赞颂。

上一篇:沁园春雪》的书法下一篇:沁园春雪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