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状元出身的宰相文天祥,几百年来,受到世人的钦仰。有人赞扬他说:身任相国,扶颠持危,文天祥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尽节;举义倡勇,杀身不异,文天祥和张巡一祥,但他位至宰相。“名相烈士,合为—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节烈之士,他的事迹足以彪炳千古!
勤苦攻读 大魁天下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出生在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文仪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经史百家,无不精研;天文、地理、医药、占卜等书,都广为涉猎,在乡邑中以有学问著称。他对文天祥的教育非常严格,又延名师教导,因此文天祥在少年时候,已广读诗书,对经史的钻研成就尤大。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发展、强大起来,在铁木真(成吉思汗)的领导下,统—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族的汗国。蒙古贵族驱策嫖悍强劲的草原铁骑,横行欧亚大陆。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文天祥出生的前两年,金朝灭亡后,蒙古发动了征服宋朝的战争,陕西、四川、朔北的许多州县,都被蒙古军队所占领。后来由于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诸王争权夺利。才大部撤兵。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继任大汗后,蒙古军队又大举攻宋,在邓州(河南邓县)、毫州(安徽毫县)一带驻扎重兵,南宋又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对于严峻的时局,少年的文天祥深为忧虑。有一天,他怀着沉重的心情信步来到吉州学宫,看到欧阳修、杨邦父、胡铨这位本朝的名臣、志士的遗像,不禁肃然起敬。他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祥,作一番事业。当时战火还没有燃烧到江西来。他还能在县学读书。不久,他转入白鹭书院学习。这所书院的主持人欧阳守道,道德文章都受到人们的推祟。文天祥在他的教诲下,学业大进,品德也受到锻炼。更加成熟了。宝祐三年(1255年)文天祥二十岁那年,考中吉州贡士,取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第二年,他到南宋的首都临安(浙江杭州)应考。
在礼部的考试中,文天祥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但还应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的“御试策”这篇文章,主要提出四个问题;为什么天灾频繁、人才匮乏,兵力薄弱、“虏寇”入侵?文天祥运笔如飞,洋洋洒洒,一气写了将近一万字。他直言论政,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灾的发生是民怨招来的,从皇帝到各级官员巧取豪夺,贪而无厌,人民怎能不痛苦呢?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风败坏,士人或追逐名利,或空谈性理,对国家的耻辱和人民的痛苦漠不关心,国家重用这种人,有才能的人就被见弃了。兵力的薄弱是国家财政困难造成的,财政困难则是因为皇室、大臣和寺观挥霍浪费,如果天下之财专供军用,就不会兵力不足。他对这三个问题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可惜对第四个问题,文天祥出于阶级偏见,作出了惜误的答案。他认为少数民族的入侵,是“盗贼”蜂起,也即农民起义的结果。文章回答这些问题后,又要求皇帝采纳逆耳的忠言,重视社会的公论,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强盛。
黄榜张贴出来后,文天祥取上了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不幸他父亲文仪去世,文天祥应在家守制,不能出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