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感(3)

2018-07-20岳阳楼记

  三、文笔清新 骈散结合

  两篇文章语言句式有相通之处,都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参差错落,婉转有力且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岳阳楼记》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未见洞庭湖,已感其万顷波涛,千里浩月。“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写“霪雨霏霏”的天气,有阴风,有浊浪,白天“樯倾楫摧”,夜晚“虎啸猿啼”,是一片苍茫荒凉的景象,由此发出了“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叹息;写“春和景明”的日子,天光、碧水、沙鸥、锦鳞、芷兰、皓月,白天阳光灿烂,晚上月色皎洁,是一片欢乐明快的景象,又表达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喜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语句中,字字有千钧之力。吟之,不得不感叹文章句丽辞畅、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大量运用了骈偶句,长短搭配,加强了韵律美。写景抓住了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的特点,用“日出而林霏开”写早晨,用“云归而岩穴暝”写傍晚,写出了一天中景色的变化;用“野芳发而幽香”写春天,用“佳木秀而繁阴”写夏天,用“风霜高洁”写秋天,用“水落石出”写冬天,无不抓住了景物的季节特征,也发出了“乐亦无穷也”的感慨。

  《醉翁亭记》除运用骈句,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二十一个“也”字,用了二十五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得文意层次分明,语感节奏起伏,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达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里的“也”给人一种恍然彻悟,意韵悠远的滋味。

  四、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两篇文章的写作主旨相一致。虽都因楼因亭而记,都不是写重大事件,但其实都是围绕“先忧后乐”、“与民同乐”这一人生和文学的主旋律来写的,而他们的心境完全是一脉相承和息息相通的。两位作者的思想同源于 “民为邦本”、“仁者爱人”等儒家传统思想。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之志”的誓言,并一生都坚守这一信念。相传他童年时曾遇到一位相士,问道:“您看我将来能做宰相吗?”相士就笑他:“年纪轻轻不要过份自负!”范仲淹又说:“那您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那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正如欧阳修给范仲淹写的墓碑文中所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怀宏志,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以古仁人为榜样,把人们从物质环境的优劣和个人的得失中超脱出来,挣脱名利缰锁,进入无私的精神境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和欧阳修共同的胸襟和心怀。欧阳修为官四十多年,官声清廉,爱民如子。虽因直言上谏屡遭贬谪,仍坚持为民请命。他在文学观点上提出“文者以明道”,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提倡简练,平易自然的文风,对宋代和后代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北宋文坛的领袖。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其朴实、醇厚和热情抒发了寄意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身处“翼然临于泉上”的小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即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能使人们快乐而快乐啊。“乐其乐”、“同其乐”,给世人展现出一幅人间祥和的画图。他在滁州写的另一篇《丰乐亭记》中也写道:“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上一篇:回顾《岳阳楼记》感受下一篇:品评《岳阳楼记》里的范公精神